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atalog
sort
今天晚上十点,微信收到一条朋友消息:“你的博客打不开了”。紧接着的十分钟里,类似的消息接连弹出 —— 作为一个没有后台管理系统的静态博客,这种集中性反馈通常意味着严重问题。尝试在浏览器输入域名,屏幕上 “ERR_CONNECTION_REFUSED” 的提示,彻底打破了我 “小概率故障” 的侥幸心理。

一、崩溃确认:没有后台的尴尬与排查起点

静态博客的极简架构在此刻成了双刃剑:没有后台状态面板可供查看,只能通过外部访问结果判断故障程度。用公司网络、手机热点、4G/5G 流量反复测试,结果一致;拜托三位不同城市的朋友帮忙验证,均反馈 “无法连接”,我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—— 整个站点已经陷入全网瘫痪。
摊开笔记本画出简易架构图:Vercel 部署静态文件→阿里云域名解析→又拍云 CDN 加速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博客的全部访问链路,任何一环断裂都会导致全站失联。没有后台的情况下,排查只能从最外层的访问节点开始,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定位。

二、排查链路:从 “逐一排除” 到 “共性突破”

1. 部署平台(Vercel)的排除法
首先想到的是部署平台故障。登录 Vercel 控制台,查看最近部署记录显示 “成功”,点击预览链接却能正常打开 —— 这说明静态文件本身和部署环境没有问题。为了进一步验证,甚至用 Vercel 提供的临时域名测试,访问流畅无阻。至此,Vercel 的嫌疑被彻底排除。
2. 域名解析(阿里云)的反复核验与 DNS 污染排查
打开阿里云域名控制台,逐条检查解析记录:A 记录指向正确,MX 记录未受影响,CNAME 记录清晰指向又拍云的 CDN 域名,TTL 设置为 10 分钟也符合快速生效原则。但考虑到可能存在 DNS 污染问题,我又进行了一系列排查。
先是修改本地 DNS 服务器,将其切换为公共 DNS,像 114.114.114.1148.8.8.8,修改后重新访问博客,依旧无法打开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地 DNS 被污染的可能性。接着使用 nslookup 和 dig 命令查询域名解析结果,返回值与阿里云控制台的配置完全匹配;切换不同 DNS 服务器多次测试,解析过程均无异常。反复刷新页面确认,域名解析这一环似乎也站得住脚,基本排除了 DNS 污染导致故障的可能。
3. CDN 故障:从 “毫无头绪” 到 “配置深挖”
排除前两项后,排查陷入短暂僵局。重新梳理链路时突然想起:我在又拍云还部署了另外两个小型站点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输入它们的域名,结果令人心头一震 —— 这两个站点同样无法访问!
三个不同域名、不同内容的站点,唯一的共性就是使用了又拍云 CDN 服务。这个发现像一道光劈开迷雾:问题极有可能出在 CDN 环节。可登录又拍云控制台后,界面却让我愣了一下 —— 不知何时悄悄更新过,布局比之前看起来有点陌生,而且全程没有任何故障提示或警告信息,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排查。
我开始逐个检查配置项,从缓存设置到页面压缩,这些常规功能看起来都正常运行。直到点击进入安全配置区域,才发现 HTTPS 配置的入口位置和之前略有不同。点进去后,逐项核对配置参数,当目光扫过 SSL 证书设置时,突然发现最关键的 SSL 证书区域显示 “未配置”—— 要知道,这里本该有一个用了三年的自动续签证书!
瞬间恍然大悟:证书消失导致 HTTPS 握手失败,进而引发回源异常,这才是所有站点同时瘫痪的根源。从共性锁定 CDN,到在更新后的界面里逐个排查配置,最终在 HTTPS 设置中找到消失的证书,整个过程像在没有地图的迷宫里摸索,全凭对系统架构的熟悉度咬牙向前。

三、临时解决方案:跳过 CDN 的紧急救场

确定根因后,当务之急是恢复访问。考虑到又拍云的修复时间未知,我立刻启动备用方案:
  1. 在阿里云域名解析中新增一条 CNAME 记录,直接指向 Vercel 的部署域名
  1. 将该记录的权重设为最高(100),确保解析时优先生效
  1. 用 dig 命令持续监测解析生效进度,每 5 分钟记录一次变化
大约 20 分钟后,第一位读者发来 “能打开了!” 的消息;半小时后,全网解析完成,博客终于恢复访问。虽然暂时失去了 CDN 的加速加持,加载速度慢了约 0.8 秒,但至少让内容重新可见。处理完这些,才顾上给又拍云提交工单,详细描述了界面更新后证书消失的情况,等待官方回复。

四、事后复盘:静态博客的抗风险思考

这次突发故障让我深刻体会到,极简架构也需要抗风险设计:
  1. 关键服务必须留备份:如果提前在另一个 CDN 平台做好备用配置,今天的恢复时间能缩短一半以上
  1. 多站点关联监测很重要:若不是有其他站点作为参照,仅凭一个博客很难快速锁定 CDN 问题
  1. 定期人工核验配置:即使是用了几年的稳定功能,在服务商更新界面后也要重新检查,自动功能并非万无一失
  1. 掌握基础排查技能很关键:了解常见的 DNS 污染排查方法等基础技能,能在故障排查时少走弯路,提高效率
截至发稿,又拍云的工单仍显示 “处理中”。静态博客虽然恢复了访问,但这次经历像一记警钟 —— 服务商的界面更新可能暗藏玄机,看似稳定的自动功能也会突然 “罢工”。作为非专业运维的个人站长,或许就是在这样一次次 “救火” 中,慢慢学会给站点织一张更结实的防护网。
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排查经历,或者对静态博客的抗风险设计有更好的建议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~
Keycloak 客户端授权服务友链这回事,总该有点温度
Loading...